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 > 正文

恋综进化史:一个「超级垂类」的规律与未来

恋综进化史:一个「超级垂类」的规律与未来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新声Pro(ID:xinsheng-pro),作者:杨睿琦,授权转载发布。

自《电视红娘》到《春日迟迟再出发》,三十余年来,国产婚恋节目不断在注意理念、制作手法、所居载体和商业模式等多重维度发生快速变化。

但是,戏剧与真实的互动一直存在:不同时期与不同人群,对情感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方向,这种方向会被一代代的综艺内容所影响,最终又再次反应在一个个综艺内容之中。形成螺旋,盘旋向前。

恋综进化史:一个「超级垂类」的规律与未来

1979 年,一位叫丁乃钧的男士,在《人民日报》主办的《市场报》上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而在激起「道德败坏」与「新潮行动」讨论的同时,丁乃钧先生收到了近 300 位女士的回信。

十年后,山西卫视推出的《电视红娘》拉开「电视相亲」的大幕。自此为开端,「婚恋」节目以其天然的话题性与现实感登上综艺舞台,成为三十年来中国社会中婚恋观念的「显微镜」与「放大镜」。

从传统卫视到长视频平台、新型内容社区,婚恋节目从单纯的电视综艺,不断接受来自观看群体、社会舆论的「打磨」,并且与中国综艺模式不断试验与进步相伴随,最终演变为中国视频内容中的一款爆款迭出、模式多样的「超级垂类」。

这个类型综艺内容快速进化的背后,是「婚恋」综艺也逐步走向「恋爱」综艺。中国大众放下传统心智中对于婚恋的过度严肃感和对于相亲的现实目的感之后,也开始更为自由地对于整个亲密关系中的困惑与烦恼进行讨论。

在这个过程之中,中国社会的认识也在同一时空之中发生多重分层。与每个人的亲身幸福与未来皆有直接关系的「婚恋」,也成为最能体现这种分层的社会话题之一。分层可以和对立共存,也可以促成包容,因此,新一批综艺共同体现出的真实表达、圈层讨论与剧情连续等特征。

在我们回望梳理1988- 2021 年那些婚恋类综艺之后,可以明确感觉到,虽然我们经历过传统与保守,也经历过纷乱和冲突,但是对情感讨论一直在走向开放和包容,而不变的底层,是人们对于真实美好的亲密关系始终抱有希望与祝福。

原点

三十年前,中国的电视综艺就已经走在「相亲」的路上。

1988 年,山西电视台的《电视红娘》开播。作为国内第一档把「结婚大事」搬到台上的节目,《电视红娘》从筹备期,就遇到重重困难。

受限于时代环境,尽管工作人员早早宣传、准备,依旧没有找到足够多的合适人选。最终登上《电视红娘》的报名者,大多为来自偏远地区、物质条件欠佳、不善言辞的「单身汉」,而女性报名者则往往承担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最终节目也草草停播。

这档节目的诞生和广泛讨论也从侧面反映了一种需求——人们始终需要一种亲密关系。而在此时代,婚姻成为这种亲密关系的广义载体。这种对亲密关系的定义,也直接影响了此时期电视相亲节目的调性,一种解决需求的社会「服务型」节目就此产生。

《电视红娘》播出两年后的 1990 年,北京电视台推出《今晚我们相识》。与《电视红娘》一样,这档节目在开播前,节目组在《北京广播电视报》上连续刊登了一个月的嘉宾招募消息,最终没有收到一位应征者的来信。

最终,主持人杨光发动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最终「凑」出四位嘉宾,分别为翻译、将军、记者和物理学硕士。这也意味着,嘉宾的身份与《电视红娘》相比,所发生的变化十分巨大。对于他们来说,参与相亲节目的同时,无意之中,也成为中国综艺嘉宾选择上的「敢为天下先」。

《今晚我们相识》的节目形式也同时发生变化,「互动」开始参与进此时的相亲节目。《今晚我们相识》后期设置八男八女,相向而坐,自我介绍变得简略,「展示才艺」与「玩游戏」成为「重头戏」,最终,双方牵手即为「配对成功」。

作为一档「服务性质」的节目,主持人杨光的作用也从屏幕内延伸至屏幕外。台下,杨光还负责组织线下的相亲活动,有时也会主持通过节目成功联姻的新人婚礼。直到 2013 年,微博上仍有当年的嘉宾寻找杨光,以感谢「媒人」。

其中有一条这样写道:「 1998 年秋季我花费 300 元人民币,上了杨光主持的《今晚我们相识》,那年我 28 岁,她 23 岁, 99 年 10 月我们俩结婚, 2000 年 7 月我儿子出生。」

在《今晚我们相识》播出的近十年时间里,曾创下最高近百分之四十的收视率,促成佳偶千余对。

2000 年,《今晚我们相识》最终停播。男女嘉宾「可视性不足」与「数量不足」成为节目难以为继的原因。在《今晚我们相识》停播的前两年, 1998 年 7 月 16 日,湖南卫视悄无声息推出《玫瑰之约》,这一脱胎于台湾综艺《非常男女》的相亲节目,邀请十二位俊男靓女,在节目现场进行对话交流。

现在回看,这或许可以看作婚恋综艺提高「人」的可视性的一种标准化新尝试。

除此之外,男女嘉宾的个人表演比重逐渐上升,此前婚恋节目的「服务属性」逐渐模糊,娱乐性、表演性成为《玫瑰之约》的独特风格。2003 年 7 月,《玫瑰之约》设置「九男追一女」的节目模式,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中国电视相亲节目向真人秀转型的一次尝试。

这些改变让《玫瑰之约》很快与《快乐大本营》、《晚间新闻》一并成为湖南卫视的三大名牌节目。而在《玫瑰之约》播出的 8 年时间里,近千对嘉宾配对成功,其中 200 多对踏入了婚姻殿堂,并诞生了七八十个「玫瑰宝宝」,主持人杨乐乐、汪涵最终也喜结连理,成就一段佳话。

如果把《玫瑰之约》置于中国婚恋节目发展的时间脉络之中, 可以发现,第一次试图以真人秀模式进行制作的《玫瑰之约》,因其独特的娱乐化、表演化的特质,在收获高收视的同时,正式引起了国内婚恋综艺的第一次浪潮,全** 20 多家省级电视台相继制作、开播电视相亲节目。

上海卫视于1998 年推出《相约星期六》;辽宁卫视于 1999 年 1 月开播《一见倾心》;陕西卫视《好男好女》、河南卫视《谁让我心动》、重庆电视台《缘分星空》、广州卫视《屏中缘》......电视相亲节目也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 21 世纪初出现了第一次高潮,而这种制作浪潮也将直接作用于下一阶段的婚恋综艺的制作之中。

卫视

「Can you feel it !」动感音乐响起,台下观众跟随节拍鼓掌,台上 24 位气质各异的女嘉宾身着盛装,缓缓登场。

2010 年,江苏卫视推出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相较于《玫瑰之约》时期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从节目形式到节目内容,都完成了「真人秀」的进阶。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曾如此评价,「相亲这个主题更适合被看作是《非诚勿扰》借用的载体和故事线索 ,而串联在这个线索上的娱乐元素才是节目的灵魂。」

首先,「人」作为早期电视相亲节目中的一种观察样本,被得以丰富。从《玫瑰之约》 6 男 6 女的嘉宾设置,到《非诚勿扰》 24 位女嘉宾搭配 5 位神秘男嘉宾的模式,「人」在数量上得到扩充的同时,越来越多不同性格、气质的女孩选择走上台前,表达自我,寻找真爱。

其次,对于每期节目中的五位男嘉宾的选择标准,「必然有一个职业不错的,一个形象不错的,一个曾经有过丰富感情故事的,还有一个敢于表达各种价值观,让节目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更加丰富的内容。」

女嘉宾「灭灯」、「爆灯」、「双选」、「女追男」的环节设置,则在丰富节目可看性的同时,再一次强化了女性在节目上下的主体位置。某种程度上来说,作出自我选择的行动既迎合当时流行于女性群体间追求真爱,勇敢表达自我的婚恋观念,又同时服务于以女性为主的观众群体。

男生反选心动女生的环节,则以「一男对多女」的节目流程将「不平衡模式」加以平衡。

男女嘉宾以分钟为计算的相处时间,让婚恋这一传统话题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变成一种「真人秀」,即便「服务性」依旧存在于《非诚勿扰》的基因中,但观众也在男女嘉宾快速、短暂甚至失败的配对过程中,形成一种「由婚恋到生活」的汹涌「讨论欲」。

婚恋话题本就拥有天然话题性,在这一特质的催化下,「社会话题」的讨论开始出现,并由此突破婚恋综艺的圈层。这种「社会性」一方面来自嘉宾的个人表现;另一方面来自以孟非为代表的主持人与黄菡、乐嘉为代表的「专家点评团」。

这可以被称之为早期的「流量逻辑」。嘉宾们在大胆阐释对于爱情与物质、自我与家庭的观点的同时,也不断抬高《非诚勿扰》的收视率,甚至一度让江苏卫视在当时的「卫视大战」中成绩傲人。

婚恋综艺的竞争和迭代因此而被激活。到 2014 年,湖北卫视联合韩国CJ E&M公司联合制作的《如果爱》,第一次将「明星」引入婚恋节目的制作中来,并逐渐成为主角,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如果爱》邀请中韩两地的演员、歌手组成「跨国CP」,演绎真实情侣的日常生活。而进展到第四季时,《如果爱》邀请刘宪华、陈都灵;阚清子、纪凌尘;李茂、弦子分别展现相识、热恋、婚后等不同阶段的情侣相处状态。

2018 年,与《如果爱》第四季同时上线的《妻子的浪漫旅行》,节目人群更为细分,选择将「已婚夫妇」这一群体进行放大,在摄影棚内外对丈夫妻子进行分开录制。摄影棚外,是妻子们独立旅行的旅游类慢综艺;而摄影棚内,则是以主持人为串联丈夫们的谈话类节目。

跨过素人们的牵手过程,《妻子的浪漫旅行》已经跳脱出以「牵手」为目标导向的婚恋节目,而是选择将一段段「亲密关系」进行展示,与之相匹配的还有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家庭分工、职业与生育等诸多现实问题的讨论。

除却《妻子的浪漫旅行》,一向擅长在「关系」中寻找「爆点」的湖南广电,在 2019 年推出父女代际情感观察综艺《女儿们的恋爱》。

这显然与此前主打「代际关系」的综艺节目有着明显不同。 2016 年,东方卫视推出《中国式相亲》,父母两代同台共同进行对象选择。浙江卫视随后播出的《新相亲时代》同样以父母两代同台为亮点,进行「现场相亲」。

不难看出,此时代际关系的引入,依旧延续人们以往以「婚姻」作为亲密关系的传统定义。《女儿们的恋爱》则将目的与代际因素弱化,「观察室」的巧妙设置将女儿们的恋爱世界与父辈们的传统观念进行一种区分。这种区分并非简单的「对立」或「粗暴」的参与,而是以观察的形式,「允许」一段亲密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不同人群对于「亲密关系」的不同定义,也直接影响着不同时代、不同平台对于「婚恋节目」的不同诠释。

互联网

2018 年,与《妻子的浪漫旅行》几乎同时播出的,还有《心动的信号》。

这是腾讯视频对于自制恋爱综艺的一次重要尝试,「年轻人」成为一个关键词。一方面, 2017 年在韩国首播并反响热烈的 《Heart Signal》为《心动的信号》提供可行性样本;另一方面,年轻人的婚恋、社交作为一个「刚需内容」,其中所体现的交往细节和「小意思」,值得再次去挖掘和审视。

相比上一轮依靠明星作为嘉宾、寻找他们的亲密关系的恋综。《心动的信号》再次将素人作为婚恋节目的主角,这也可以看做自《非诚勿扰》时代结束后,素人的再次登场。

2018 年第一季筹备过程之中,经过近半年的选角过程,节目组最终从 4300 人里面找出了适合节目的 8 位年轻男女,包括模特、老师、赛车手、大学生、CEO等多样职业,成为综艺节目中普通人可以产生情感投射的个体样本。

将素人作为主角之后,明星的位置则同样发生变化。即从此前婚恋综艺的参与者变成「观察员」。而观众也期待明星有「人」化的表达,在共同推理素人情感走向的同时,能够「说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以产生一场穿越屏幕的「情感共振」。

从内容端进行观察,相较于传统电视婚恋节目以「恋爱」与「相亲」作为主要内容,《心动的信号》则将「心动」作为节目的主要看点。 8 位素人男女同住「恋爱小屋」,观众与明星们组成的「观察团」共同分析「谁对谁心动」,以及「心动又是如何产生的」。

这种转变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节目受众关于亲密关系的认知变化。相较于恋爱、相亲,「心动」所花费的时间与物质成本则更低,也更容易产生。甚至人们更愿意「心动」,而非真正付出「行动」。

在观察心动的过程中,「悬念」与「推理」开始成为恋爱综艺的重要元素。素人匿名发出心动信号 ,制造复杂情感线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度。而这种悬念不仅存在于单期节目之中,整季节目的大悬念会一直保留到最后一期的结尾。观众基于「心动」的推理与猜测,成为一个长线行为, 由此带来持续性的话题讨论,甚至因为婚恋主题的天然话题性,而成为全民参与的一个事件。

在《心动的信号》第一季中,当「西红柿CP」周游与胡金铭躺在草地上看星星时,弹幕上重重叠叠都是「心疼周游」,「西红柿终于和好了」。「西红柿CP」在第一季中,经历了相识、情感危机、重归于好等「环节」。而镜头之外,真情实感的观众们早已迫不及待地将#心疼周游#、#周游冲鸭#推上微博热搜。

在第二季中,由杨凯雯、赵琦君组成的「奇闻CP」,成功从节目中走到了现实里,并在节目播出后的两年后,依旧被称为「恋综天花板」,不断让观众感叹「磕到真的了」。而「磕到了」的心态,也在某种程度上再次反映节目受众,甚至当下青年男女对于亲密关系的一种「可望而不可即」——与其自己谈恋爱,不如看俊男美女谈恋爱。

这一青年男女的婚恋观,也让《心动的信号》加速了恋爱综艺「偶像剧化」的进程。

或许这可以看作当下青年男女的一种「情感代偿」,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我国对于情感教育的缺失。人们对「爱」定义的模糊与追问,让观察、推理综艺上的素人情侣,成为一种「自我学习」的途径。

在《心动的信号》系列中,不断通过素人情侣相处,抛出诸如「 996 该不该有爱情」、「 30 到底应该怎么‘立’」等两性议题、乃至社会议题,辅助受众通过节目进行一场「爱的观察」。

自《心动的信号》开始,其余视频网站也开始纷纷开始自制素人恋爱推理综艺。 2019 年,《喜欢你我也是》、《我们恋爱吧》等一批素人恋爱综艺相继推出,也逐渐改变「人」与「平台」的位置关系。

互联网时代下的恋爱综艺,似乎成为一个天然的「造星场」。人们对嘉宾的讨论往往会从节目延展至生活,而原本就追求「俊男美女」的选择标准,更加为素人的「走红」提供一种前提。

在《心动的信号》中收获大批「CP」粉的「奇闻CP」,在《心动的信号》第四季的节目中,二人还作为特邀嘉宾,重返录制现场,与明星观察团共同进行观察推理。

二人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各大平台收获近千万粉丝,开始各大品牌纷纷开展合作,其社交平台的粉丝互动量甚至不亚于当红明星。微博下方最常见的评论为,「我把民政局搬来了,你们什么时候结婚?」

从商业模式上,《心动的信号》也因为其紧凑、连贯的剧情推进,以及对于现实情感问题的呼应和探讨,成为目前长视频领域中一档非常有着用户付费价值的系列综艺。

这为长视频平台也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向剧化」甚至直接「剧化」则成为恋爱综艺的又一趋势。

2020 年,腾讯视频天际工作室打造「高甜追剧式综艺」《平行时空遇见你》,邀请六位不同年龄、风格、地域的明星,将真人秀与偶像剧进行双线结合,六位艺人嘉宾组队搭档,自主创作偶像剧剧本,并在平行时空进行演绎。 2021 年 8 月,爱奇艺推出《恋恋剧中人》来追求「剧化」恋爱综艺。

趋势

「婚恋综艺」也逐渐走向了「恋爱综艺」,新一代的内容社区也在寻找自己与该类型的匹配方式。 2021 年 8 月 13 日,哔哩哔哩推出 90 后异**友节目《 90 婚介所》,节目邀请 32 位 90 后男嘉宾,每期邀请不同女嘉宾进入「未来」、「过去」、「兴趣爱好」、「价值观」四个房间,与房间中的男嘉宾进行沟通交流,随后进行互选。

值得注意的是,《 90 婚介所》由位于南京的聚仁影视担任制作工作,这家公司旗下多个工作室还同时负责《非诚勿扰》、《新相亲大会》、《怦然心动 20 岁》等恋爱综艺的制作。在这个超级垂类中拥有丰富的经验。可以感受到,《 90 婚介所》更希望制造一个属于年轻人的「交流www.cppcns.com场」,在此「交流场」中,社会议题与两性话题能够以更为平和的方式抛出、讨论。

「一女对多男」的节目模式下,《 90 婚介所》中的女性成为「主角」,这延续恋爱综艺一直以来的用户特征,也是《 90 婚介所》之于哔哩哔哩的重要意义——这个社区需要一档能够「抓住女性」的综艺节目

实际上,这个趋势也在社区之中出现。 2021 年上半年,哔哩哔哩站内女性向内容月均投稿同比增长35%,以美妆、娱乐、情感为主的女性向内容也逐步扩展至泛生活、游戏、知识等领域。除却自制女性向剧集《突如其来的假期》、《双镜》等长视频内容,哔哩哔哩需要一款更为轻量、但又能同时搭载女性议题的内容产品,综艺成为首选模式。

这是一种在内容上的跨越,同样也是基于当下受众恋爱心态与社会环境的一种反应。当男女性别之间的鸿沟被逐渐拉大,甚至产生「对立」倾向,真正平等、自由、相互尊重的交流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也是展开一段亲密关系的前提。

第一期节目中,「二次元」女嘉宾韩笑关于是否丁克的探讨引起热议。其「人类文明延续,关我什么事儿」的言论得到一部分舆论支持,而另一部分舆论则持相反观点。而在《 90 婚介所》中,孟非作为主持人,以中和观点进行「润滑」,这也同时体现《 90 婚介所》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结婚,不谈恋爱,但需要相互交流,彼此了解。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天然具有话题性的婚恋节目,在播出前后,都极易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制作阶段,来自于对青年男女婚恋观念的集成与分析,而在播出阶段,嘉宾对于两性、社会议题的探讨,再次激起社会舆论的反馈。

这也可以解释,《 90 婚介所》为何选择以「交流」、「沟通」等温和方式,将男女嘉宾容纳进节目之中的舆论场中,进行一场相互尊重的平等对话。通过这种交流与对话,嘉宾可以选择构建爱情关系,抑或友情关系,甚至也可以选择继续「独自生活」。在第一期播出的节目中,包括韩笑在内的三位女嘉宾无一人「成功牵手」。

以此为观察,自《非诚勿扰》到《心动的信号》,再到《 90 婚介所》,不同阶段的恋爱综艺对亲密关系的塑造与追求逐渐淡化,从牵手配对到共同相处以及相互交流,逐渐「轻量化」的环节设置,侧面反映的是这十年来青年男女对于婚恋定义及观念的变化——从想要一个「结果」,到更愿意种下一颗爱情的「种子」,最终能否开花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重新找到相信爱情的勇气。

在婚恋综艺的不断发展中,不仅「相识」、「相恋」的过程被反复制造,爱情中的「离别」也开始被正视以及表达,而这也可以看作是国产婚恋综艺的一种进步。 2021 年 7 月 28 日,芒果TV推出婚姻纪实观察真人秀《再见爱人》,节目邀请正在离婚或已经离婚的三对明星夫妻展开为期 18 天的环疆旅程,旅行结束后,再思考彼此是再见,还是「再见」。

《再见爱人》的推出,某种程度上展现了恋爱综艺的一种新的「奇观化」表现。将「离婚」的结果进行前置,内在依旧是通过「人」展现亲密关系的塑造、形成与破裂的全过程。观众与「观察团」共同「倒推」亲密关系破裂原因的同时,也可看作对亲密关系的一种「逆向学习」。

自《电视红娘》到《 90 婚介所》,三十余年来,国产婚恋节目不断在注意理念、制作手法、所居载体和商业模式等多重维度发生快速变化。

但是,戏剧与真实的互动一直存在:不同时期与不同人群,对情感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方向,这种方向会被一代代的综艺内容所影响,最终又再次反应在一个个综艺内容之中。形成螺旋,盘旋向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