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正文

传说宋仁宗命令推延考试是因为苏辙患病是真的吗?

传说宋仁宗命令推延考试是因为苏辙患病是真的吗?这是真的,接下来趣前史小编为我们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公元1061年阴历八月,北宋国都开封的气候好像比从前更为酷热。

盛暑蒸发下的街市不像《清明上河图》中那样熙攘,供给清凉茶汤的坊店中却流传着比气候还令人烦躁的新闻:风闻,朝廷公布了最新指令,由赵官家亲身掌管的本年度制科考试,本来应于八月中旬开考,却遽然宣告推延!坊间风闻,此乃圣上相信权臣之言的徇私行为,为一二人而延期考试。

这一桩“大宋推延高考”案,除了最高决策者宋仁宗之外,还牵扯进四位鼎鼎大名的北宋文臣:韩琦、欧阳修以及苏轼、苏辙兄弟。

其间,韩琦是当朝宰相,二苏是应制的考生,而欧阳修是他们的推荐官。

图片.png

这一年,苏轼26岁,苏辙23岁,兄弟俩已在文坛扬名,正待于国家选拔人才的最高考试中大展拳脚。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苏辙偏偏在此刻生了一场病,无法如期应考。

史料没有记载小苏病倒的原因,或许与溽热气候下的流行症有关,或许是川娃子在京城不服水土,总归,在现已通过前面几轮考试的情况下,于此功败垂成,真实令人怅惘。这时,一贯爱才的宰相韩琦就站了出来,向宋仁宗进言,恳求推延考试。

韩琦是这样说的:“今岁召制科之士,惟苏轼、苏辙最有声威。今闻苏辙偶病未可试,如此兄弟中一人不得就试,甚非众望,欲展限以俟。”

他恳求延考的理由并非忧虑优秀人才漏选,而是因为二苏的声望很高,一人缺席会影响我们的等待。

这听起来有些强词夺理,奇特的是,仁宗陛下竟然就容许了。但皇帝考虑的或许不只是“众望”,还有韩琦自己的声威。

彼时,52岁的宋仁宗已在龙椅上坐了近四十个年初,作为宋代执政时刻最长的皇帝,他治下的国家可称“民富”,但不行“兵强”,在西北边境敏捷兴起的西夏一直让皇帝头疼。幸亏,有范仲淹和韩琦两位名臣轮番坐镇边庭,从“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语出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的歌谣中,即可知这两位国之长城的价值。既是长城,说话就有重量。范大人已于十年前在世,国有疑问总要仰赖韩大人。

因而,宋仁宗乐于笑纳韩琦恳求延考的建言,既给老臣体面,也给新人时机,更坐实了自己宽柔仁善的人设,可谓三全其美之事。

那么,在这次的制科考试中,二苏的成果终究怎么呢?按照考规,兄弟俩先各自写了五十篇治国理政的策论,和同场考生一道通过六位考官的层层核选,才在御政殿前觐见皇帝,承受“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的策问。面临来之不易的时机,兄弟二人的体现却截然不同。

苏轼的发挥十分安稳,解题有方,答题到位,被评为最高级级——三等(按:因为一二等是虚列,因而三等实践相当于最高级),自宋朝开国一百多年来,位列三等的只要苏轼和长辈吴育两人。试毕,苏轼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一时在官场与文坛都盛名如炽。

而苏辙就有些不按常理出牌了,他一点儿都没有感念皇帝为他延考的膏泽,在对策中直指仁宗为政无纲,早年的庆历新政功败垂成,近年的均税恤民之举都是花架子,“欲使史官书之,以邀美名于后世耳”。最要命的是,苏辙还打击了宋仁宗的私生活,说他“宫中贵妃已至千数,歌舞喝酒,欢欣失节”,并一连列举了前史上六位耽于酒色的致乱之君,要求皇帝引以为戒。

图片.png

23岁的小苏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据他后来说,这些论据实则“闻之路途”,也便是坊间流言,但他就敢在这么重要的考试中对当朝皇帝做出毫不客气的指控。

这在其时引起了轩然**,评审官中也分为两派,一派以为苏辙是以赤子之心言时弊,言辞虽夸大但忧国之心可嘉;一派则以为他答非所问,且相信流言,征引历代昏君来比方今上,真实有累盛德。

幸亏,宋仁宗不愧为仁厚开通之主,一句“吾以直言求士,士以直言告我”为苏辙的成果一锤定音。终究,苏辙位列四等,虽不及乃兄破天荒的三等荣耀,但也于名于实都收成颇丰,在秘书省入了职。

考试完毕后,宋仁宗不无欢欣地说:“朕今天为后代得两宰相矣。”公然,三十年后,苏辙官至尚书右丞(按宋制,该职务有宰相权利),成为宋哲宗的宰相。

苏轼的宦途不如弟弟顺畅,却在文坛取得了更大成果,化身为中国文化史上的无冕之王。而这全部,与宋仁宗嘉祐六年那届被推延的制科密不可分。

不知是兄弟俩的名望改变了这场考试,仍是这场考试改变了兄弟俩的终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