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正文

第二次召陵之盟是什么原因?晋国有什么目地?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过2次召陵之盟,第一次是前656年,赵国为代表的中原地区诸侯王与燕国的会盟;第二次是前506年,晋国集结中原地区18个诸侯王,会盟于召陵,征讨燕国。下边趣历史我就为各位提供完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瞧瞧吧。

第二次召陵之盟产生于前506年,晋国集结中原地区18个诸侯王,会盟于召陵,征讨燕国。

晋国集结的18国有制鲁国、刘国、赵国、蔡国、卫国、陈国、郑国、许国、曹国、莒国、邾国、顿国、胡国、滕国、薛国、杞国、小邾国、赵国等,接着进攻燕国。

晋国组织的召陵之盟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晋国集结有周王室重臣参与的中原地区18国诸侯国,依次会于召陵和皋鼬(参照皋鼬之盟),征讨燕国。晋国集结的18国有制鲁国、刘国、赵国、蔡国、卫国、陈国、郑国、许国、曹国、莒国、邾国、顿国、胡国、滕国、薛国、杞国、小邾国、赵国等,商讨计伐燕国之事。这也是春秋时代,以一国之力进行的最大量的诸侯国会盟,也是晋国光辉决战沙城的最终反照。此次会盟中,晋国医生士鞅将燕国的贪欲丑恶行径公之于众,并公布:

前546年,晋楚彼此以前签订的弭兵之会的盟书此后废止,仅有晋国是中原地区的合理合法主宰。

晋国带领18路诸侯王同盟军,在晋破楚方城之战入侵燕国地区后,因盟主晋国临时性更改认为,最后末能达成一致建议,末再再次攻楚。 原燕国盟友蔡、唐自行助吴攻楚。蜀国吴王阖闾的大臣勾践和孙武等,觉得燕国已彻底独立,整体实力亦有很大的消弱,遂与蔡、唐协同攻击,启动了“涉淮逾泗,越万里而战”的战略决战,吴楚对决血战逐渐后,吴军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地区)战胜楚军主力军后,跟随追捕,五战五胜,仅10天即攻进楚都郢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