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正文

朱瞻基作为一代明君 朱瞻基为何不管名声杀自己的亲叔叔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什么不管名声,固执要杀死亲叔叔?这是许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我们一个参阅。

在史官的笔下,明宣宗朱瞻基被描绘成一位宽厚仁慈、勤于政事的明君形象,而他在位的10年间,也被后世赞许为“盛世”,可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相媲美。可是问题来了,明宣宗已然贵为一代明君,却为何不管名声,固执要杀死自己的亲叔叔朱高煦?全部,还要从朱高煦的阅历说起。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尽管生性桀、言行轻佻,但由于容颜颇肖其父,加之勇武绝伦,因而深受朱棣的喜爱。反观长子朱高炽,尽管很早便被立为世子,但由于他身患残疾、肥壮臃肿,因而朱棣并不喜爱他,而是期望册立朱高煦为储君。尤其是在“靖难之役”期间,朱高煦屡次救助其父的性命,更是让朱棣易储的主意反常激烈。

明成祖朱棣画像

但是,朱棣篡位称帝后,却考虑到朱高炽仁慈宽厚、深得百官支持,而朱高煦尽管勋绩盖世,但为人阴毒狠厉,假如把江山托付给他,恐怕会闹出大乱子。不只如此,朱棣还特别喜爱孙儿朱瞻基,以为他将来必能成为一代英主。正是根据上述考虑,朱棣终究承受大学士解缙的主张,册立朱高炽为太子,而朱高煦则只取得汉王的封号。

关于这种成果,朱高煦十分不满意,除了教唆翅膀诬害太子及其僚属外,还常常在京城为非作歹,以宣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影响极端恶劣。朱棣对儿子的做法甚是愤恨,为防止朱高煦举兵作乱,便将他赶往乐安就封,非有诏旨制止入京。对此,朱高煦愈加仇恨不已,所以刚刚抵达乐安,便活跃策划谋反事宜,并预备在明成祖逝世后正式发问。

明仁宗朱高炽画像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驾崩,太子朱高炽登基,是为明仁宗。朱高炽上台后,将朱高煦召至京师,不只添加其俸禄,恩赐宝藏数以万计,并且还将其长子封为世子,其他诸子均封为郡王,极尽拉拢之能事。但是,朱高煦回到乐安后,却赶紧策划**事宜,即便屡次收到皇兄的劝诫信也不改“初心”,可谓冥顽不灵。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明仁宗驾崩,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继位。朱高煦得到音讯后,打算在半路设伏以截杀朱瞻基,但由于行为过于仓猝,终究没能成功。朱瞻基即位之初,尽管很清楚叔父朱高煦的野心,但并没有进行严惩,反而对他故意拉拢,期望其能幡然悔悟。但事实证明,朱高煦便是个“喂不饱的白眼狼”,一点点没有感恩之心。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自以为时机成熟的朱高煦,正式勾通山东都指挥靳荣**,公开在乐安城内建立伪朝廷,并掠取周边府县的马匹,一时间山东全省骚然。为增强胜算,朱高煦还妄图勾通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被后者揭发。宣宗得悉朱高煦叛变的音讯后,遵从大学士杨荣的主张亲征,很快便打到乐安城下。

乐安城内的军民原本就不肯替朱高煦做“炮灰”,现在听闻皇帝御驾亲征,立刻便有大批将士预备倒戈,将朱高煦捕获后献城屈服。朱高煦刚刚竖起反旗,便发现已经是穷寇终点,为防止落得被出卖的下场,便只好亲身出城屈服。就这样,一场原本会给帝国带来大动乱的暴乱,终究以古怪的方法收场。

明宣宗朱瞻基画像

明宣宗平定暴乱后,念及骨血亲情,并没有将叔父明正典刑,而仅仅将朱高煦父子都废为庶人,并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罢了。谋逆归于罪大恶极的重罪,朱高煦可以保住性命实属万幸,假如他可以正确一些,向皇帝诚心悔过的话,没准还能取得开释、康复爵位。但是,朱高煦却是个荒诞傲慢的姿色,终究由于一个愚笨的行为,把自己和儿子们送入“鬼门关”。

且说,宣宗某日闲来无事,便在随从的护卫下来到西安门,想看看叔父改造得怎么。等见到朱高煦后,皇帝对他甚是关心,不断地嘘寒问暖。但是,让在场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朱高煦居然趁明宣宗不注意,伸出一只脚将他绊倒。看着皇帝趴在地上的狼狈相,朱高煦不由呵呵大笑,由此激怒了明宣宗。为了赏罚朱高煦,明宣宗命侍卫把一口300斤重的铜缸罩在他的头上,想狠狠地整治他一番。

朱高煦终究被活活烤死

没想到朱高煦天然生成神力,很快便用头将铜缸顶起来,并扔倒在地。宣宗见状怒形于色、杀心顿起,便命人将朱高煦锁在铜缸中,然后在周围点着木炭,终究居然将他活活烤死在铜缸中。随后,宣宗又命令处死朱高煦的儿子们,至此才算是消除心头恶气(概况见《国朝献征录·汉庶人传》)。朱高煦被杀时,年仅46岁。

史料来历:《明史》、《国朝献征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