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正文

安史之乱时是怎样的情形?看杜甫怎么描绘的

安史之乱后,杜甫流落夔州时,见到了那里的民意,尽管安史之乱已过,但和平的盛世早已残缺不胜,只留下各路军阀四处征战役抢地盘,那些王权富有为了一己私欲,频频发动战役,导致大众们饱尝战乱之苦,简直苦不胜言,所以杜甫写下了“阁夜”这首诗。

下面赏识诗的原文: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边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惨,三峡星河影不坚定。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再看小编翻译这首诗:接近年底,到了隆冬时节,白日变得越来越短暂;漫天遍地的大雪,也都在这寒峭的夜晚中止纷飞了。五更时分,远处传来的号角鼓声使人悲惨不已;天上的星星,倒映在三峡的河流中,影子摇曳不定。战乱音讯传来,四野之内皆可听到千家万户连成一片的哭声;数处当地,响起了渔民樵夫所唱的歌谣。不管是诸葛亮仍是公孙述,毕竟都会尘归黄土;因郊游或许亲朋们的信件安慰所引起的寂寥又算得上什么呢?

最终则是小编对这首诗的解读:杜甫的诗一贯有“诗史”之称,他的诗大部分反映了其时的社会布景、**环境以及民间见识,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阁夜》一诗,是杜甫后期的代表作之一,它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军阀混战不休,战乱连年不断,大众苦不胜言,其间更是搀杂着作者关于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的见识慨叹等。

首联就现已为全诗营建了一种悲怆、冷清的气氛,隆冬时节短暂的白日、寒峭的夜晚等,都会让人情不自禁感到一种悲惨、冷清,在首联中,“催”字一字用得极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光流逝,白日短暂的特色,耐人寻味。其次,“岁暮”点名了时刻,并且隆冬这个时节,一向给人一种悲惨、萧索的形象,诗人写隆冬时节,便是为了更好地营建悲怆、冷清的气氛。其间,此处的“天边”可以说具有一语双关的效果,一方面指漫天遍地的大雪力旦更深层却是指诗人流落天边、有家归不得的无法。

颔联的根本爱情风格与首联类似,颔联也是归于写景见识,诗人在五更天听到戎行的鼓声号角,联想到现在战乱不断,处处能听到这种鼓声号角,因而感到悲惨不已。诗人还描绘了星星倒映在三峡江流中,星影在江中摇晃不定的美景,一方面写出了他所看到的江面美景,另一方面也与鼓声号角形成了一个比照,面临如此美丽的夜景,可是由于战役的原因,我们都无暇赏识此等美景。

“五更天”,江中夜景,这次都从旁边面反映了诗人一夜无眠,满怀心思。颈联书写了诗人在其流落的当地夔州的见识,战役的音讯传来,当地的大众都恸哭起来,四野之内都可到他们的哀号声。数处当地响起了渔夫和樵夫的唱和歌谣,唱和民歌本来是一件愉快的工作,可是这儿却是为了反衬千家万户的恸哭声,写出了诗人哀痛无法的心境。颈联的描绘,也正是杜甫诗的特色,反映社会现实,有激烈的忧国忧民认识。

尾联用典,以诸葛亮、公孙述这两位英雄人物逝世后都毕竟会埋藏在黄土之下,标明不管多么巨大的人物,身后都仍是会尘归黄土,这就有了一种超逸和自我安慰之感,诗人以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不管你的智慧、位置怎么,毕竟逃脱不了身后归为黄土的命运。

由此及来,诗人的那些因郊游玩耍不成还有因人际事端所引发的寂寥之情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也突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全国大众为先的活跃入世精力。《阁夜》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国忧民,对亲朋的思忆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之情。

其实,杜甫很体恤民意,可是此时此刻他除了慨叹,用诗词记载这动乱不胜的社会,根本上也无力去改动现状,他只能经过自己的诗词警醒后来人,期望那些只要一己私欲的人切勿因欲望而毁了平民大众的日子,可是就后边前史的开展而言,这些都简直没可能产生改动,由于人道如此。

再看杜甫这首诗,其实能发现,安史之乱终究有多乱,即便是安史之乱往后,留下的又是怎样一个残缺不胜的社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