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正文

姜维为何挑选在沓中屯田,实在原因是什么?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在蜀汉丞相诸葛亮逝世后,姜维开端锋芒毕露。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被后主刘禅大将军,掌握蜀汉戎马,持续北伐华夏的工作,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所打败,姜维退驻沓中。时宦官黄皓弄权,更想废掉姜维而扶植右将军阎宇。姜维恳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愿,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种麦。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治兵关中,上表刘禅,差遣张翼、廖化别离驻扎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黄皓相信鬼神,告知刘禅敌军不会到来,而蜀汉群臣也不知道此事。终究,在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中,蜀汉告别了三国前史的大舞台。关于姜维来说,虽然从沓中成功赶到了剑阁一带,却仍是没能改动蜀汉消亡的成果。那么,问题来了,蜀汉晚期,姜维为何挑选在沓中屯田,沓中方位有多重要?

首要,在蜀汉晚期,大将军姜维之所以挑选在沓中屯田,原因首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由于沓中的方位远离蜀汉国都成都,在没有办法除去黄皓的布景下,姜维挑选来到沓中,天然是为了逃避黄皓之后的加害。景耀元年(258年),镇军将军陈祗病死,宦官黄皓开端祸乱朝政。黄皓从黄门令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刘禅弟弟刘永憎恨宦官黄皓,黄皓获得刘禅的信赖操纵朝政后,在刘禅耳边毁谤挑拨刘永,刘禅逐渐疏远刘永,致使刘永竟多年不能朝见刘禅。景耀二年(259年),樊建担任尚书令(丞相),姜维常常在外交兵,黄皓戏弄权柄,景耀五年(262年),姜维见黄皓肆无忌惮地擅摄朝政,启奏刘禅将其处死,刘禅命黄皓向姜维谢罪,但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恐怕会对自己晦气。

姜维对此感到十分惧怕,所以恳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关于姜维来说,虽然是蜀汉的大将军,可是,黄皓作为深受刘禅信赖的黄皓,完全不惧怕姜维。在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在和宦官的比赛中,终究丢掉了性命。所以,关于姜维来说,天然也忧虑自己重蹈大将军何进的覆辙。在无法除去黄皓的布景下,姜维显着不愿意回到成都,由于一旦回到成都,自己很可能会被后主刘禅免除兵权,然后完全失掉还手之力。

所以,在公元262年,姜维带领大军来到了沓中屯田。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虽然黄皓背面有后主刘禅支持,却也无法将远在千里之外的姜维怎么样,这让姜维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沓中是古代地名,地理方位约在今甘肃省舟曲县,是一个处于岷山、迭山环抱中的小型盆地。关于沓中对应的甘肃省舟曲县,到成都的间隔超过了500公里,也即相当于一千里了。所以,由于间隔悠远,比及姜维屯兵沓中的时分,黄皓也拿姜维没有办法了。另一方面,作为蜀汉大将军,姜维之所以屯兵沓中,也不完满是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是由于沓中的地理方位的确十分重要。

依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沓中在今甘肃省舟曲县一带。舟曲县地处南秦岭山地,岷山山系呈东南—西北走向贯穿全境。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1173米—4504米之间。白龙江谷地海拔较低,其高度在1200米左右,南北两边的山地顶峰可达4000米以上,中部的大草坡、葱花坡、吊草坡一带,山势较缓,海拔在3000米左右。由此,十分显着的是,杂乱的地形,让姜维在沓中屯田比较安全,也即不必忧虑曹魏大军的进攻。

一起,舟曲县属温暖带气候区,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23天,年降雨量在400-800毫米,冬无酷寒,夏无盛暑,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舟曲县日照数为1842.4小时,日照率42%,年内8月份为日照最多月,年总辐射为105.8千卡/㎝2。舟曲县的热量散布很不均匀,年平均气温12.7℃,最热月平均气温23.1℃。而且,舟曲县首要河流有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及其40多条支流。从这一视点来看,舟曲县,也即沓中具有合适农作物成长的条件。而这,天然成为姜维在该区域屯田的重要原因,也即在沓中屯田的话,能够栽培粮草,然后为后续北伐华夏奠定杰出的根底。

在汉末三国时期,相关于曹魏和东吴,蜀汉并没有常常屯田,这很可能是由于蜀汉原本戎马就相对较少,再加上具有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所以没有屯田的必要。可是,由于比年劳师动众,蜀汉的国力无疑受到了巨大的损耗。在此根底上,姜维在沓中屯田,天然也是期望改变这一窘境,也即姜维的计划便是经过屯田来堆集粮草。比及粮草满足的时分,再对曹魏建议进攻。由于蜀汉的路途比较困难,在沓中屯田之后,能够下降粮草运送的损耗,这同样是对蜀汉北伐有利的工作。

最终,在不少前史学者看来,沓中的中心地域大峪乡,坐落白龙江南岸的大峪沟内,距舟曲县近百里之遥。大峪沟的入口处地域狭隘、峭壁树立,是一处构筑关口抵挡外敌的天然地形。谷口西山顶上有黄土台,台上筑有马莲城,登城远眺,方圆数十里地域内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在此根底上,大峪沟内地形开阔平整,又有上万亩肥田膏壤,既合适驻军,又便于屯田储粮。迄今为止,大峪乡境内仍留有很多的古遗址,皆为姜维驻军时命战士们开凿发掘的溶洞、古堡及犬牙交错的地下通道。由此,十分显着的是,蜀汉大将军姜维屯驻沓中,不仅仅是要屯田流亡,还做了久远的防护战略。在地理方位上,衔接秦蜀之间的阴平古道,就正好从沓中区域穿过。

依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蜀汉姜维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等人在凉州区域大北雍州刺史郭淮的那一场战争,便是自沓中的阴平道出蜀,进入凉州区域与魏军交兵。在三国时期,曹魏的重兵往往安置在雍州一带,而在凉州一带,曹魏的军力是单薄的。所以,姜维在沓中驻兵屯田,也是为了便利进攻曹魏的凉州区域。由于蜀汉和曹魏的国力存在巨大的距离,姜维只能将进攻的要点放到了凉州一带。假如司马昭没有在公元263年建议魏灭蜀之战,那么,姜维很可能会以沓中作为根底,然后建议进攻曹魏的战争。对此,你怎么看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