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正文

朱元璋和雍正都引发了“官怨” 两人究竟做了什么

对为什么说雍正与朱元璋相同,都犯了“官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前史小编带来具体的文章供咱们参阅。

在说到“康乾盛世”时,大部分人只会想到康熙与乾隆这两位皇帝,好像咱们都有意无意地疏忽了夹在其间的雍正王朝。即使提起雍正其人,前史爱好者对他的点评也不是很高。其实,单以勤勉来看,雍正足以与其父康熙比肩,比起他的儿子乾隆更是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康乾盛世”中不可能呈现突兀的断层,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若没有乾隆的承上启下,这段长达百年的盛世恐怕在康熙驾崩后便要宣告完毕了。康熙留给雍正的,虽不是烂摊子,但也不是什么大好河山。在康熙年代,清朝的官场现已呈现了贪腐的预兆,留下了一些积弊。

雍正上台后,立即对吏治进行了一系列整理。世人皆称雍正对部属苛刻,殊不知,正是这种苛刻,让早该在满清充满的贪腐之风拖延了数十年。试想,若没有雍正朝的堆集,以乾隆生性虚浮的脾气,国库中有多少银两可供其肆意挥霍呢?细读史书上关于“乾隆下江南”的记载,哪次的开支不是天文数字?

既然如此,为何雍正给后世留下的形象如此糟糕呢?

关于后人对雍正的批评,大多集中于“骨肉相残”、“改诏篡位”及“不得好死”上。自从他登基上位,关于他的“负面新闻”就从没中止过。有人说雍正和他的兄弟们相同,都是图谋权势的野心家,雍正朝几位王爷的惨死亦与他有直接关系;也有人说,雍正在扫清妨碍的一起,逼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还有人说,雍正终身极端嗜杀,凡是有大臣违反准则,一概处以极刑。

正因如此,民间给了雍正一些不怎么光荣的死因。

一种说法是雍正死于吕留良后人的**;

一种说法是雍正被饱尝侮辱的宫女勒死;

还有一种说法是雍正死于终年吞服剧毒丹药。

其实,从这些指证里,咱们恰恰能看到雍正继位时所面对的局势。在这种局势中承继大统,雍正难免会做出一些违反常理的行为。前史上成大事者落拓不羁,行事风格比雍正更龌龊的**家举目皆是,彻底没必要以雍正作为反面教材。

雍正的名声之所以欠好,笔者以为还与他嫉贪如仇的口碑有关。雍正上位时,对财务问题抓得十分严,凡是涉及到财务的政务,一定会亲力亲为,眼里揉不得沙子。康熙帝留下的国库看似充盈,实则空无。即使如此,仍有官员从中大捞油水。作为一名心细如发的人,他天然不会忍受这些窃国的盗贼。

所以,雍正才会加大整理力度。只需捉住无法对账的官员,一概将其家产查封,发动追缴,连家人都要进行监控,直接根绝搬运发动的可能性。关于贪官的后代,雍正曾说过一句话:“一点点看不得往日情面、众从请托,必须严加议处。追到水尽山穷处,究竟叫他后代做个贫民,方符朕意。”

一句“追到穷途末路处”,让不知多少大山君下台,其家产纷繁成为国库里的雪花银。不过,国库尽管充分了,但雍正的名声却越来越差。文武大臣对当今圣上忌讳如深,背地里不知说了雍正多少坏话。那些被检查、流放、贬谪的官员,天然不会念着雍正的优点。想必雍正在后世的名声如此欠安,亦与他开罪了不少名门望族有关。

比较于那些大臣,老百姓对雍正的形象比较含糊。在他们看来,雍正就像是前朝(明朝)的某位皇帝相同,成立了相似锦衣卫的“会考府”,为了整理吏治无所不用其极。“会考府”里培育的探子被安插在民间探问音讯,这批酷吏成了雍正的耳目,雍正对宫外的任何风吹草动均了若指掌。在这种环境下,老百姓的日子天然不安生,以至于他们不会感念雍正的恩德。

总的来说,雍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他的一切政令都大刀阔斧,看似牵涉甚广每次都让很多涉事者人头落地,实际上却起到了安稳国家、充盈国库的实际效果。前史上曾呈现一位与雍正风格极端相似的皇帝,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了解前史的朋友能在他们二人的身上找到不少共同点,后世对此二人的点评也有相似之处。

可以说,雍正与朱元璋相同,犯了“官怨”,所以他们在后世都留下了残暴嗜杀等恶名。

参阅资料:

【《清实录·清世宗实录》、《清史稿·本纪九·世宗本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