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正文

苏古笃:纳西族弹弦乐器,其开展前史是怎么样的?

苏古笃,又称色古笃,汉语称为火布思、胡拨、琥珀,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纳西族的弹弦乐器。下面趣前史小编就为我们带来具体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纳西语苏古笃是一定要学会的意思。盛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与遍及盛行于新疆少数民族中的考布思以及西藏遍及盛行的扎木聂是本家乐器;苏古笃与扎木聂方式更为共同,仅仅弦轴多少的不同算了;在云南省,滇中和滇南的汉族洞经乐队中,从旧社会到现在,都有运用,汉语就称为胡拨。

开展前史

苏古笃是由北方蒙古族区域传入的陈旧的弹弦乐器。公元13世纪中叶,丽江以北的白沙当地,曾经是纳西土司木天王阿良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相传在南宋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蒙古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率兵远征云南大理,打到丽江时,木天王阿良率部投诚,并援助忽必烈向南进军大理,两人遂结为老友。忽必烈凯旋回师时,命军中乐师创造《别时谢礼》乐曲十章,并把随军乐队的乐师和悉数乐器同时赠送给了木天王阿良,其间就有火不思。用这套乐器演奏的音乐,后来叫作“白沙细乐”,相当于民间的丝竹音乐。

在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纂修的《丽江府志略》中,有着关于这部纳西族古典音乐的记载:“夷人各种,皆有歌曲跳动歌舞,乐师称‘细乐’。筝、笛、琵琶(拟为火不思)诸器与汉制同。……相传为元人遗音。”火不思自南宋末年起,历经元、明、清各代,一向在丽江一带撒播,直到20世纪末的今日,纳西族演员演出此乐时,还穿戴着蒙古族的服装 。现在,这种由歌、舞和器乐三部分组成的“白沙细乐”,主要以器乐为主,乐队由竖笛、横笛、波 伯、苏古笃、筝和胡琴等乐器组成。火不思由北方蒙古族向西南纳西族撒播几千里,并长时间使用、经久不衰,成为我国前史上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一段美谈。

苏古笃在丽江一向撒播,建国初期,纳西族演员演出此乐时,还穿戴着蒙古族的服装。这种由歌、舞和器乐三部分组成的白沙细乐。现主要以器乐为主,乐队由竖笛、横笛、芦管、苏古笃、筝和胡琴等乐器组成。

发表评论